尿蛋白没消,肌酐又高了,勿对生命来硬的

慢性肾脏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随病情的迁延,肾功能持续下降,便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入尿毒症期,需要依靠肾脏移植或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2008年全国透析登记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肾小球肾炎(45%)、糖尿病肾病(19%)、高血压肾病(13%)。而美国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和肾小球肾炎,日本透析统计显示透析患者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42.9%)、慢性肾小球肾炎(25.6%)、肾动脉硬化(9.4%)。

慢性肾脏病在世界各国患病率都比较高,2000年美国的KEEP研究发现,29%的人存在微量白蛋白尿。2007年北京通过增加血尿、蛋白尿等相应项目进行人群筛查,发现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3.0%。在邯郸农村人群中的筛查发现, 30岁以上入选人群中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分别为14.9%和15.2%。在湖南农村调查的成人中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9.3%。南京一项成人调查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4.82%,老年患者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29.47%。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结果提示,2010年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高达14.5%,远远超过糖尿病患病率8.1%及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2.4%。亚洲的数据显示,日本男性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己经从1974年的13.8%上升至2002年的22.1%。我国研究表明,国内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己达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 2亿。

不断壮大的慢性肾脏病队伍,消耗着巨额的医疗费用。 2011年度美国肾脏数据系统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在美国,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医疗花费就占该年度医疗总预算的5.9%。由于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以及易合并心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率高的特点,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这些顽疾完全可以治愈>>慢性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表现,病情迁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 肾病综合症: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以慢性高血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长期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高血压和肾损害如果同时存在,会互为因果,互相加重。
  • 痛风性肾病:又称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
  • 狼疮性肾病: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症状和代谢紊乱。临床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
案例1

李女士,一位乡村教师,她在罹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快20年了。“多年来,医生给我制定的治疗方案一直离不开激素以及其他烈性的免疫抑制药物,我在网上查看了许多资料,了解到这些药物对我没什么好处,但我却无法拒绝,因为找不到解决尿蛋白、尿血的办法。可是,尽管我为这种强硬的治疗方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却并没有阻止尿蛋白、尿血,也没能阻止肾功能衰竭的到来。”她在接受感应医学治疗后兴奋地说:“治疗方案很快就在我身上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当天就排了一大堆黑臭便,马上就能感受到那种如释重负的状态,精神好了,身上有力气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不仅挣脱了困扰二十多年的尿蛋白、尿血,肌酐也渐渐恢复正常值。”

分析:浑浊之水流入江河并非经过过滤得以净化,而是在融入感应的趋极性循环中得以净化的,这种趋极性表现为清者趋上、浊者趋下。液体在生命体内的循环并非被动的流动过程,流经肾脏也决非只是简单的过滤。对于尿蛋白、尿血的治疗,必须恢复气液流体趋极性循环的有序状态,才能彻底摆脱尿蛋白、尿血。

 
案例2

杨先生,一名普通农民,有气无力地讲述着自己的情况: “我没钱了,这种治疗没完没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出路。”言谈中不时流露出不满和无奈。为了控制糖尿病,他一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长达十年之久。可没多久他的血压又高出了标准极限,医生警告说不吃降压药就有患中风的危险,于是他又开始服用抗高血压药。一天早晨,他发现自己下肢开始出现浮肿,这使他十分不安,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肌酐、尿素氮指标过高,尿中也化验出有蛋白。医生给他下的诊断结论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除了建议他进行血液透析外,给他看病的医生别无它法。眼看着病情加重,治疗毫无进展,他觉得浑身无力、精神疲惫,变得抑郁寡欢。在将近半年的透析时间里,他曾两次自杀未遂,从早到晚要么躺在家里的床上,要么躺在医院的透析床上。

他找到我时,已经有将近1个月没有透析了。他在康复后激动地说:“在这之前,我一直被动地接受治疗,没有谁支持我停止透析这样的行为,但我自己又没有办法,放弃、自杀,那是一种无奈,因为没有出路,我不想消极地等待。只有您赞同我这样做,鼓励我跟着自己的感觉、本能走。在接受了您的治疗方案后,我才相信我开始走在了康复的路上了,有了能康复的信心。我要告诉其他患者不要放弃,直至找到自己信任的医生,找到像您这样尊重患者的意见、倾听患者的想法、关心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术高明的医生。”

分析:一种病,不应该是终生的,更不应该禁锢在医疗的桎梏中。透析在他需要的时候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一种牢笼,离不开它。靠外部扶持的组织和势力是脆弱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不符合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肾功能并非一个独立的、与外界不相关的功能团,而是与生命整体彼此关联的生命活动。人体内的肌酐由肌肉代谢产物肌酸产生, 90%的肌酸存在于肌肉中,脱去磷酸后生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既然内生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而血肌酐与体内肌肉代谢密切相关,肾脏只是个排泄肌酐的出口,为什么非要把它看成是肾功能不全而不是肌肉代谢障碍?

真正的中医,他会帮助生命修复自身的垃圾清理系统,清除阻碍你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的生命感应贯通中的障碍,让生命自身带走那些生命中的垃圾和不属于生命自身的东西,这便是通畅经脉的真实意义,而不是那些强加在你身上降肌酐、降血糖、降血压、降尿酸……那种局部的、虚假的、外部的力量。当生命系统循环的感应势能贯通起来,形成清者趋上、浊者趋下的趋极性,那些阻碍你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的障碍得以消失,那个清新、纯真、无染的真气才会从它本来的地方升起、畅达。

 
血液透析评价

血液透析是当今医疗一种肾替代治疗模式,对于终末期肾病来说,这种治疗方式可以让生命得以延续,但却成了一个牢笼,患者一直要受它的控制,终生离不开它,而且其死亡风险也不容小觑。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在发达国家报道就有很大的差异,日本报道的5年存活率为64% ,而美国仅39%。国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参差不齐,临床报道的5年生存率从10%左右到接近80%。之所以差别这么大,以一家医院透析科的数据便足以让我们了解有关状况。这家医院1989 年 1 月至 2008年 12 月共有持续超过 3 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821 例,其中 67 例(8.16%)仍在进行维持性透析,透析时间最长者 9 年,53 例(6.46%)已行肾脏移植,129 例(15.71%)转至外院治疗,48 例(5.85%)改为腹膜透析,379 例(46.16%)因经济困难和其他原因放弃治疗,145 例(17.66%)患者死亡(1)。也就是说,已行肾脏移植、转外院治疗、改为腹膜透析和放弃治疗的患者情况都无法统计在生存率或死亡率当中,也没有说明仍在透析的究竟维持了多长时间,因此,无法对报告中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取信。

血透患者死亡率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体重指数等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终末期肾病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的患者反而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有学者将终末期肾病患者这种特殊表现称为“逆流行病学”现象,比如血清肌酐,大量资料表明,在慢性肾脏病,即便轻度血清肌酐浓度升高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相关。一些体外研究证实,大剂量肌酐可促进溶血,降低血小板粘附,抑制脑组织对氧的摄入和改变糖代谢等等。但最近一些研究发现,透析患者透前血清肌酐浓度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呈逆相关关系,即透前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反而有较低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