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系统为何不能随“意”?
虽然主动随意运动产生的震颤与静止强迫性震颤有所区别,但帕金森病者弯着腰,缓慢、僵硬动作和软弱、颤抖的声音都是随意运动出现的障碍。在“意”运作中,尽管神经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说,神经的传导只是起到了连接作用,就像电路和频率控制,神经传导只是起到电路的作用,而帕金森病者的随意运动障碍未必是在神经系统硬件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对于音乐演奏动作的随意和把握,或走得快些和走得慢些,或狼吞虎咽式的快速咀嚼和细嚼慢咽式的缓慢咀嚼等节奏和行为,这类行为都是受控于思想“意图”,而非神经线路硬件设施所为。
意图不是一张图画而已,它是感应成象后带有“意”的图象,随意活动中每一个片段、片刻都可能插入其它相关的意图,比如行走中跟别人打招呼,演奏乐曲时唱歌等,随意的脉络贯通与肌肉系统各方之所以能够就一个片刻或片断的意图达成感应互动,其感应基础必然是感应各方对意图信息的感应贯通,这种感应贯通并非来自大脑单方面的支配指令所能够构建的,而是互动各方整体的感应贯通。
案例 1
48岁的王先生困惑于尿频、尿急、尿不干净、尿后沥滴、夜尿次数频繁,虽然“吃着一大堆药,困惑于多喝水、勤排尿、忌烟酒、坚持运动锻炼” 等清规戒律,却完全无济于事。 “晚上睡觉必须穿上尿不湿裤,已经好久没有性生活了。”
分析:尿感、尿意和排尿是生命的一套智能化自动感应系统,它支撑着生命新陈代谢的废水排泄。尿液渐渐流入膀胱,溢满后我们就会有胀急的尿意感,迫使我们做出排尿的回应,并通过意脉操控气流进行排尿。一旦这套感应系统失灵,便会出现频繁的尿意感和排尿不能随意的混乱状态。如今,男性的尿感、尿意和排尿感应系统被西方医学看成是前列腺问题,而前列腺炎也几乎快要成为男人问题的代名词了。
前列腺,一个小小的配件,它怎么可能堪担尿感、尿意和排尿这套智能化自动感应系统的重任?从配件上你是不可能找到智能化系统障碍的原因的,你更不可能企图通过一个小小的配件解决自动感应系统障碍问题。尿感、尿意和排尿的感应系统一旦失灵,“意”无法操控和修饰膀胱肌肉系统的感应气流强弱,排尿的节拍和连贯便会缺乏艺术质感,没有欢快的流畅和弹性,缺少感遇聚散的脉冲起伏旋律,你时不时地就会有尿意,即便频繁地排尿也总是尿不干净,你会有一种挫败感,感到恐慌、焦虑。当尿液停滞在某个阶段,变成一潭死水,就会演化出泌尿道感染病症。
西医为何治不好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发布文章,称全球范围内约有4.3%的人罹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已达3.22亿人,2005年至2015年间患者数量增加了18.4%,抑郁及焦虑障碍每年可导致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2%,焦虑障碍患病率为3.1%,发病风险最高的三个群体为年轻人群、妇女及老年人。现实中这么多抑郁症无法解决,问题虽然很大,解决之道其实并不复杂。但这对于西方医学来说却是个难题,因为他们不知道灵魂和肉体怎么能融合在一起,他们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精确检查,准确地命名,而这种做法对于精神类的疾病完全没有价值。
人们已被现代化的技术驯化成现代化的意识,我们被告知不要任性,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跟着感觉走。这些苍白、枯燥、有毒的告诫,目的就是将你从你的感觉中连根拔起,让你困在医学知识里面。当你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你变得不再信任你自己的感觉,你总是依赖外在的权威,你总是需要找医生来告诉你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你便已经在医学的控制当中。因为检验指标,你变得不知想要什么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被切断了、被压抑了,只能听从医生的。当医生没有拿出管用的办法,你就会很困惑,甚至产生冲突。
当人们感到忧郁、焦虑,他们也会去找医生,但他们又不希望被医生认定为精神障碍、抑郁症,可是,他们又没有办法让医生不这么判断。事实上医生并不比他们所了解的精神知识多到哪里去,但医生却必须要假装内行,医生自己其实也很忧郁,甚至比他们的病人更忧郁。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听别人的沮丧、绝望、没有意义的话。看过这么多有才学的人处境这么糟糕之后,他们自己也开始失去热情与希望,他们无计可施,他们连自己都需要帮助。他们没有办法帮助别人摆脱困境,他们根本不懂情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毫无经验,谁也没有见过医院把所谓的精神病治好过?他们不懂得如何解除压抑的气力,不懂得如何创造出鲜活、优雅、喜悦,不懂得如何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气、新的情感、新的激动。
案例 2
沈慧敏的脸显得僵硬拘谨,舒展不开,连笑都很勉强,那是长久悲伤的结果。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她一身的病,哪里都不舒服,无论听到别人谈到某种什么病,她马上就会认为自己得的是那种病,而且所有的症状都跟人们谈到的一样。可是,每次医院给她做检查,虽然检查结果并不符合她所说的病情,但她并不因此停止这种生病的疯狂行为。
分析:人们为何对他们的不幸感到如此的痴迷?如果他们所有的不幸都消失了的话,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一直在制造新的痛苦,一直走在一条自我毁灭和自我挫败的路上。这种人是悲伤的,看起来让人很难过,既沉闷又乏味,他们会以自己的感受束缚住他们的家人,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开拓、去承担,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会变得毫无生气、毫无欢乐。
处在忧郁情绪中的人不管面对什么事,她都会想成忧郁的、意气消沉的,忧郁总是如影随形,这就会造成更多的混乱,更多的挫败。所以,她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当她无法成功的时候,她就会觉得更沮丧,由此陷入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挫败、沮丧会导致你经常为某件事责怪自己,会让你变得自疚、罪恶感。于是,你的意念就会将能量转向自疚、罪恶感,而疾病是一种很好的借口,一种逃避现实、摆脱自疚和罪恶感的借口,她巴不得自己有病。
当你无法生气的情况下,才会发现自己是悲伤的。你的上司、你的老公、你的父母,他们都指责你,你不能生气,否则后果很严重,你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你还得装作没事的样子,你变得很悲伤。在你悲伤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事都是冲着你来的,你处于被动状态,只能逆来顺受,你无能为力,你不能报复,不能回应,而且你在接受上司、老公、父母的指责中,你的良知还会不断地促使你去理解指责中的罪责。
抑郁症被认为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生物基础又被指向大脑神经系统。我实在想不出来大脑神经是怎么出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是身体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作用于大脑神经系统而且药理机制很清楚的药物并不能改善抑郁状态?这也许是生物医学又一个将心理与生理割裂开来思考的结果。当你被医学贴上精神障碍的标签,你的疾病不仅不会因为“诊断”清楚了而得到很好的治疗,相反,你还将面临污名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你可能成为大众眼中“能力低下、性格脆弱、危险性”的代名词,进而威胁到你的社会信誉、地位和价值。
摆脱抑郁症后的沈慧敏发自内心地说:“其实,我们所有的麻烦都是小麻烦,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自我会去夸大它们、放大它们。”表现在情绪上的抑郁并没有什么实质问题,只不过是气感运动的表象,是气的势能趋向受“意”的引导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对立面,这正反两面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极。你把不满、愤怒过度地往里面压抑,以至于压向了另一极——悲伤,于是,愤怒、不满变成了悲伤、忧郁。
医学无“意”,怎能治疗自闭症?
随着其发病率的上升,近年来自闭症已从极为罕见的病症发展成为全世界最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13年的数据报告显示,在 6~17 岁的孩子中每 50 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目前自闭症的流行率已从30 年前的 0.4‰,迅速增长至 6‰,并且还在以10%~14%的速度增长。据美国孤独症协会估计,每位自闭症患者一生的治疗费用在350万美元 ~500 万美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大陆有 60 万 ~180 万名自闭症患儿,而专家估计实际人数为 260 万 ~800 万。自闭症儿童人数的激增,正在持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发病机制不明,生理上检查不出有什么异常,所以当代的医学也就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而自闭症儿童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就只能承受着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以及家庭功能的受损。
生命的旅程是由“意”贯通起来的,是内生意象的系统演化与“四季”形态的具化过程在空间构象和时间绵延的关联中贯通起来的圆满过程,即意识表达的过程。因此,了解“意”所具备的力量比任何事都重要。然而,医学中没有哪个学科研究“意”,或者说“意”没有被视为医学的范畴。可是,如果你不了解生命成长之“意”的表达机制,你怎么可能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如果不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就无法了解感知和表达过程中的随意问题,无法深入了解潜藏在疾病后面的感应势能趋向是如何受“意图”的引导和形塑,并因此无法开启疾病康复的自愈能力,更是对自闭症的治疗束手无策。
案例 3
“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会这样?我和他爸的精神压力都很大,相互责备,可又改变不了什么,这样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孩子以后怎样面对社会?” 一直以来,小萌的母亲最为揪心而又无奈的事情莫过于为自闭的小萌发愁。看着小萌行为呆滞,四肢僵硬,时不常地抖动手脚,脑袋左顾右盼,漫无目的地乱晃,她感到十分迷茫。
分析:孩子不会表达,不愿意同你交流,他活在自己的情境里,你能怎么样?你不可能来硬的,你只能感动他,除了感动他,你找不出第二条可以选择的路。如果你不了解“意”,不了解“气”,不知道“意气”对感应势能的贯通和趋向的操控引导机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感觉和动作行为,你就无法理解诸如自闭症、强迫症等行为动机,你会认为他们的举止很“古怪”,你也会将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刻板”行为。
这些顽疾完全可以治愈>>表意障碍
抑郁、焦虑: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感冲击的加大,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由于目前传统及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成瘾性及禁忌证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和依从性。
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前列腺疾病,但前列腺炎也几乎快要成为男人问题的代名词了,男性的尿感、尿意和排尿这套智能化自动感应系统并非前列腺能堪此重任。
脑瘫、自闭症:当代的医学普遍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发育障碍,并将其描述为在社交、语言、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的行为缺陷或行为过度的集合。
帕金森氏病:关于帕金森病的记载,虽然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自 1817 年Parkinson 首次描述帕金森病,随后 Charcot 对其命名,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一个看似已经很清楚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的疾病,为何会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因为无法阐明它的发病机制而对它束手无策,这样的认知方法一定存在巨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