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为何越治越多?

既然医学越来越发达,检查手段越来越精确,药品及其他治疗手段越来先进,可为什么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反而一再攀升?我们一直被告诫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为什么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反而呈上升趋势?应该下降才对呀?

我们对于疾病的真相究竟了解多少?医学的威权究竟来自于哪里?虽然影像检查很客观,化验指标很实在,问题是你怎样看待疾病,尤其是它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什么样的事物和事件是医学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事物和事件到底是哪里有问题?究竟该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做? 是不是只有影像检查或化验指标得出的数值才是医学要去解决的事情?或者说只有将影像检查或化验指标得出的数值解决好了,所谓的疾病问题也就解决好了?

要确定哪些事物和事件会威胁到健康,或者造成疾病与死亡?比如抽烟被认为影响到健康,或在某条江河里游泳不安全,更进一步说,假如某个事物被认为对健康会造成影响,或者某个治疗方法是正确的,以及进一步获取医学知识并证明新的知识正确,你该怎样去证明呢?这就该用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虽然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流行病学,但它仍广受尊敬”,因为流行病学侧重以测量、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估精确定义的各变量之间的明确关系,所以,大家认为它是一门客观科学。

为了确定某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构成威胁的风险因素(对健康有影响的比如吸烟和高脂肪饮食),流行病学将研究目标集中关注在“x引起y”,或者“x是可能导致y的一个风险因素”上。而为了追求这种因果关系,他们要花费大力气去清理妨碍因果关系的因素,而故意把各种元素从它们被发现的情境场所中剥离出来,只留下与其它一些所谓的有本质联系的元素。

一家调查机构对上海市80后的年轻人经济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涉及的因素有学历、家庭背景、婚姻状况、从事的行业等。调查结果显示,已婚者年薪平均为9.8万元左右,未婚者年薪仅为5.9万元左右。由于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收入差别悬殊很大,因此,婚姻状况与年薪收入的关系也格外引人关注。然而,如果不深入分析其背景和关联因素,仅从统计数据来看,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年薪收入与结婚关系密切,结婚可以提高收入。依据这样的结论,专家们大可指导人们:要想提高年薪收入,你就去结婚吧!

结了婚的人收入为什么比未婚的人高?是结婚后收入高了,还是结婚前本来就高?或者因为勤奋、情商、努力、有责任心与收入的关联本身就吸引着异性或其本人更愿结婚,而收入高只是伴随而来,结婚本身对收入并没有影响?等等。我们不能仅凭数据就贸然做出结论,否则势必得出“结婚导致了收入提高”这样的因果错觉。

然而,医学上却充斥着大量类似于“结婚导致了收入提高”或者“结婚可以提高年薪” 这样的统计数据结论,而一些善于出风头的学者也特别喜欢将想当然的观点先合理化,比如多摄入脂肪会引起血脂升高,而血脂升高又会导致血管硬化;吃糖会引起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又会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洗干净可以预防妇科炎症;多吃粗粮可以减肥降脂等等。

把其中一种元素从整个情境场所中抽离出来,并把它与从其他情境场所中单列出来的某种元素进行比较,这种做法本身是有违它的本质的。此外,仅仅凭着调查统计数据推断事件,很容易在因果关系上产生错觉。